查看原文
其他

不让防疫医护进大堂避寒休息?物业回应后,一线医护被网友心疼了……

医脉通medlive 医脉通 2022-09-21



导读

哪有什么岁月静好,无非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


来源:医脉通

作者:小脉

本文为医脉通编辑撰写,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自10月17日报告首例感染者以来,此波疫情波及21个省份,本土感染者已超1500例。


在刚刚过去的两周,受本轮疫情波及的大多数省份每日新增病例都处于下降状态,然而辽宁省大连市却却成了新的疫情爆发点。11月4日,大连公布第一例确诊病例,10天时间内,大连本轮疫情确诊病例已累计达235例。

 

大连疫情牵动人心。其中庄河的疫情尤为严峻,截至11月14日,仅庄河大学城就已有超60人被确诊。

 

大连本土病例确诊的当天,也就是11月4日凌晨,大连市10家大医院的医护人员奔赴庄河市支援核酸采样工作。短短两天时间,就有700多名医护人员奔赴庄河支援。

 

11月6日至今,大连10家医院的1100名医护人员每天进行核酸采集工作,一直坚守在大连庄河市。

 

截至11月14日,大连市17家医院共派出上万人次医护人员参与各地区核酸检测。

 

在抗疫形势如此紧迫的情况下,有一则消息引发网友争论。

 


不让防疫医护进大堂避寒休息?物业回应

 

近日,网友发布消息称:庄河市一座小区的物业不让防疫医护和志愿者进大堂避寒。

 

从媒体曝出的视频来看,抗疫工作者在小区内搭建的临时帐篷进出活动。

 

视频截图


大连目前的最高温度基本都在10度左右,早晚的温度更是达到零度以下,帐篷的御寒情况可想而知。

 

网友曝光这一情况后,澎湃新闻采访了涉事小区的物业人员,据工作人员回应:之所以不让防疫医护和志愿者进大堂避寒,主要是为预防混合传播风险,一线二线人员分开至不同区域休息。

 

物业工作人员的回应得到一部分网友的支持。

 



网友评论

 

但有些网友却并不买账:

 

网友评论

 

身处疫情防控的特殊时期,物业工作人员的回应无可厚非。但这一事件背后,做好一线抗疫工作人员后勤保障工作的问题,再一次呈现在我们面前。

 

在网友曝光这个消息后,不管网友对这一事件的态度如何,大多数网友在有一点上是一致的,那就是:有序管理是好事,但相关部门要做好后勤工作,不能让一线的防疫人员的休息得不到保障,不能让他们寒心。

 

在历经近两年的疫情防控攻坚战中,我们一次次见证了中国医护人员对抗疫做出的巨大牺牲与贡献。

 

一次次经验的积累,使得有关部门为抗疫一线工作人员做的后勤工作越来越完善,但面对不同的时期、不同的地域带来的不同需求等差异,也希望相关部门能继续为一线人员做出更多更快的应急工作。

 

比如这次网友的爆料,我们都能理解物业工作人员“为减少混合传播的风险,一线二线人员分开”的考量,但为一线人员提前划定更适合休息的舒适区域,是社区与后勤保障部门责无旁贷的责任。

 

新冠疫情暴发以来,倒在一线的抗疫医护人员已有数十名之多,比起因感染新冠而牺牲的医生,更多的医护人员则是因突发疾病而倒在工作岗位,究其原因,大概率因劳累诱发的。


举几个例子:

 

2021年11月10日,在完成发热门诊工作后的隔离期间,延边大学附属医院李鸿雁医生突发疾病倒在了疫情防控的第一线,年仅30岁!

 

2021年8月10日,江西省高安市灰埠镇中心卫生院院长晏开团因过度劳累突发脑溢血倒在了抗疫前线,随后被送至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进一步的治疗。据晏院长的多名同事介绍,自从疫情爆发以来,晏院长就一直坚守工作一线,没有休息过,是因为劳累,才倒在抗疫一线的。

 

同一天,河南省周口市郸城县汲水乡西李庄行政村西卫生所梁医生于2021年8月10日凌晨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中突发心脏骤停不幸去世。

 

2020年2月28日上午,广西援鄂护士梁小霞,在穿着防护服长时间工作后脱防护服时晕倒,心脏呼吸停止。2020年5月26日,梁小霞在南宁不幸逝世。梁小霞呼吸心跳骤停的诱因,没有明确的结论。但很多急诊医生,都怀疑与大量出汗引起的电解质紊乱有关。

 

……

 

年仅30岁的李鸿雁医生倒在抗疫一线后,有网友评论道:千千万万的白衣战士,用生命守护着抗疫前线。这话一点也不假。

 


疫情防控一线的医护人员有多累?

 

据媒体报道,鉴于此波疫情中大连疫情的防控需要,大连市及时调整庄河市核酸检测策略,加大对重点地区的核酸检测力度。

 

加大核酸检测力度的背后,落实到每一个抗疫一线医护人员身上,就是无比艰巨的责任。爬楼入户,上山下乡,在寒冷的初冬,汗水湿透全身;室外的固定采样点,寒风中水雾凝结在面屏上……

 

防护服内汗流浃背,被冷风一吹却又透心凉到打哆嗦。

 

小编看到几个一线核酸检测医护人员的经历,着实令人心疼!

 

1.出发时至少贴6个热贴,回来时汗流浃背

 

为配合社区的工作安排,核酸检测医护人员早上天不亮就出发,因为天气寒冷,每个人身上至少要贴6个热贴,即使在寒冷的室外,每次完成一天的工作时他们都是汗流浃背。

 

为了不浪费防护服,队员们早上从来不喝稀饭、豆浆,只吃干的,怕上厕所耽误工作,有时候吃上中午饭都是下午两三点了。

 

11月11日晚,大连市第三人民医院核酸采集队的孟庆涛医生发了一条朋友圈:“今天是支援庄河第5天,这些天一直不停地忙碌着,也没啥星期几的概念了。但是几号倒是记得很清楚,因为每天都要在采样盒上写日期。”

 

连日来密集的核酸采集工作,已经让他们忘记的休息的概念。

 

2.连续7个小时不吃饭,每人采集500多人次

 

中山医院外采队队长宋健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外采人员有时连续工作7个小时不吃饭,一人能采集样本500多人次。在逐户上门采集核酸时,外采人员一天通常要爬4000级台阶,衣服湿透了、汗水花了护目镜,却仍不愿意多耽误一分钟。

 

3.爬墙采集核酸

 

11月13日,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循环五科男护士张金栋在进村做核酸检测时的一张照片火了。

 

图源:大连市委宣传部


为了更快更好的完成核酸检测任务,张金栋所在核酸检测小队上午在固定采集点检测,下午需要走村串屯挨家挨户进行采集。当日,在走到一户村民家时,他发现大门没有任何孔洞,“我看到院墙外的草垛时,就决定爬墙了。

 

哪有什么岁月静好,无非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


多少医护人员曾于酷暑中,身穿密不透风的防护服,汗水湿透全身,甚至中暑晕倒;

多少医护人员数月不回家,上山下乡,做着核酸与流调;

多少医护人员于严寒中,不畏冰雪,手掌冻的通红,防护面罩结冰,争分夺秒做核酸检测;

……

 

中国疫情防控工作成绩之优异、之高效,一直是世界表率。安居乐业的中国老百姓的背后,除了有一个强大的国家政府决策,更多的一个个像这样的抗疫一线工作人员牺牲休息时间甚至生命换来的。

 

不让防疫医护进大堂避寒休息事件,物业在回应时提到,目前已妥善解决一线人员的休息与避寒问题,

 

但我们希望,下一次上一线前,他们的后勤保障工作能做的更完善。


为众人抱薪者,不可使其冻毙于风雪。


责编 小脉 敬敏



还有件重要的事跟你说

最近微信文章不再按时间顺序排列。
这可能让你无法及时看到我们的文章。
 
为了以后我们能每晚6:30见面,我想邀请你
将医脉通设为“星标”,或经常为文章点“在看”
 
不见不散哦!



精彩回顾


➤ “你到底行不行?要不给我换个厉害的医生?”试问,有谁一生下来就是厉害的医生?

 3块钱就能去华西看病,“教学门诊”是大医院的未来吗?

➤ 做医生难,做女医生更难!中国的女医生有多难?看完这篇你就知道了……

 这档综艺节目的上映,扒光了中国医生的底裤

戳这里,更有料!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